在奔波与忙碌中一年又匆匆走过,年终岁末本应是休憩之时,WoShiPM的小伙伴儿们却没闲着,紧锣密鼓的筹办了岁末的最后一场线下活动,活动之精彩自不必多说,让没能参加的朋友们羡慕去吧(偷笑)。
本次活动的中,大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了同一个主题上,也正是因此让本次竞技更加的白热化,回顾这次黑客马拉松竞技颇让人意味深长,我想即便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参与者也同样能乐在其中,有所收获。其间各小组间的精彩PK犹如业界大佬间在媒体上的隔空喊话,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在你来我往间彰显着智慧,场面可谓热闹非凡。而嘉宾的点评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经验的老道与功力的莫测仿佛一切尽在其股掌之间,如此更是将比赛推向了高潮。可是当潮水退去那些精彩的点评与缜密的产品设计思路却留于心底,久久不能忘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
还原使用场景
场景还原是用研阶段的一种可行调研方法,通过对用户真实场景的有效还原,以用户身份并加上产品经理独到的产品视角去揣摩用户心理,去设计真正贴合用户的优秀产品。产品经理的独特身份加之深入实践的体察洞悉,使得产品经理能够更好地体会用户需求,实现产品与需求间的最大契合度。切记永远不要忽略用户调研的重要性,任何拍脑门想出来的点子都可能为产品埋下潜在的隐患,只有在基于深入的用户调研,不断揣摩用户心理,不断还原真实的用户使用场景,不断搜集关键用户反馈并对调研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最贴近实际的决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最真实的需求与最准确的产品方向,任何的臆测都将有可能断送掉产品的前程。
不要为用户创造需求
产品经理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找到用户痛点,挖掘用户需求,可此需求非彼需求,切记不要去臆测用户心理去创造需求,一定要基于已有的潜在需求去设计产品,找到用户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就是解决刚性需求。产品经理主观创造的需求不但容易偏离用户思维,而且很难达到用户的心理预期。即便是依仗强大的运营和营销团队得以推广,也需要付出极大人力物力代价去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最后得不偿失。
产品需要商业模式的支撑
这看似浅显的一句话恰恰正是众多产品经理所忽视之所在,大家总是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了如何优化产品模型、简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改善使用效率等等这些产品角度的问题上,但却忽视了产品上线后如何推广、如何运营、如何盈利等,这些看似不是产品经理本职工作而又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产品生死的商业问题。还是那句老话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产品上线后如何推广?如何提高留存率?如何实现商业变现?如何在用户数量稳定器实现新的增长?而这些商业模式上的东西也是产品人员需要在产品设计前期考虑到的,产品经理就如同一名航海家,只有最富远见的航海家才能乘风破浪,在暴风骤雨中指引着水手们前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缜密规划的航线必定是一场充满风浪的不归路。
不要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
对于多数PM来说,一提到产品脑袋里第一反应浮现出的就是诸如手机APP,web页面,客户端应用之类产品,似乎产品天生就是以上网设备为载体的互联网产物,这样的产品定义无形的局限了我们对于大产品的宏观概念,其实万物皆可为产品,只要有买方有卖方这就是你的产品,一家饭店是产品,一种服务是产品,甚至一个概念都可能成为你的产品,这个大的时代教会我们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改变传统行业,但很多领域中,线下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未来可能将不再有互联网的概念,因为那时所有行业已经把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成为一种新常态,互联网思维将如同吃饭穿衣般的平常,所以善用互联网思维,不要被固有的定式所局限,打破思维的墙,打造真正满足用户的好产品!
说完感悟,也不忘炫耀一下,我们可是这次的冠军组哦— Di-ao Par,
哈哈,虽然有颗屌丝的心,却一心向往着有天能在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中闯出自己的天地,不忘初心,放得始终!最后代表团队所有成员感谢DT作为团队大心脏的悉心调教,大赞!小伙伴儿们,我们下次活动见!
本文由本文由woshiPM训练营“Di-ao Par”组组员总结原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本活动系列总结: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